兒童用藥三常識
          作者/黃瑽寧

(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)



常識1 藥物分裝比混裝好

或許是中藥粉的投藥方式已深植人心,台灣過去兒童藥粉幾乎都是各種藥物磨好混在一
起包裝,每次吃藥就整包和著開水吞服。事實上,這樣的藥物包裝是不正確的。
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兒童用藥的指引中提到:不同的藥,應該用不同的包裝,並標
明不同的用法。一般醫師的處方藥物,並不是每種都要一天吃三次或四次。有些長效的
藥物一天只要吃一次,甚至有些退燒藥只有發燒時才要吃,不需規律的服用。如果所有
的藥物都混在一起,無法標示每種藥物的獨特服用方法,病人難免會吃錯藥,或者無法
發揮藥物最大的效果。



常識2 藥水優於藥粉

您餵孩子吃過「早晚各四分之一顆」這種處方的藥物嗎?如果您曾經自己磨藥粉,就知
道這是個多麼困難的「手藝」。就算有專人幫您磨好藥粉,讓孩子混著藥水一起喝,您
看到小藥杯上還殘留著一些藥粉嗎?究竟您的孩子真正吃進去多少劑量,恐怕沒有人能
回答。


除了藥物分量不均之外,磨藥粉潛藏著藥劑污染、影響效用等風險。過去就曾發生這樣
的案例:在藥物磨粉過程中,兒童用藥沾染到成人降血糖藥物,導致病童服用後血糖劇
降,變成植物人。


這幾年來,在兒科醫學會及民間的醫療監督團體努力之下,健保局已增加了兒童瓶裝藥
水的給付。也就是說,基本上兒童用藥儘量使用藥水,已經是小兒醫界的共識,部分醫
院也不再提供磨粉服務。


當然,有些藥物並沒有藥水的劑型,沒得選擇,只好開藥粉;另外有些孩子非常痛恨藥
水,那也只好勉強使用藥粉。但除此之外,藥水還是比較正確的兒童用藥。


常識3 藥粉要在服用前才磨

醫學的發展一向是由成人所主導,兒童總是處於弱勢的角色。因此有些藥物因成本考
量,沒有藥廠願意發展藥水的劑型,醫師不得已只好開立藥錠磨粉的處方。此時正確的
做法是:家長應該帶著藥錠回家,到吃藥時間之前再予以磨粉。


馬偕醫院藥局常被人投訴抗議:藥師都不幫忙家長磨藥粉,服務不佳。對此,藥師們真
的是啞巴吃黃蓮。事實上,衛生署早已明文建議兒童用藥不可在醫療院所內磨粉,因為
這是不正確的做法。


若在醫院內將藥錠磨粉,除了可能污染到其他藥物,還有讓藥效衰退的不良後果。您大
概不知道,從藥錠拆開被磨粉的那一剎那開始,藥品就開始變質;當藥物擺放到了第三
天至第五天,藥效甚至可能降低至五○%。這樣的藥,還有效果嗎? 我建議,家長可
以買個磨藥器(不到一百元),跟醫師說:「我的藥自己磨就好。」從醫院帶回原裝的
藥錠,等孩子吃藥前再磨粉。





(本文摘自《親子天下》第21期〈啟動十二年國教的新學習革命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peng01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